expr

艰辛的创业故事,听她们娓娓道来


艰辛的创业故事,听她们娓娓道来

艰辛的创业故事,听她们娓娓道来


1月17日下午,首届快手公益生态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主要分享了快手公益五年来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快手公益的理念和行动。

2018年快手成立扶贫办公室至今,历经5年发展和演变,快手公益以“科技连接善意,创造长期价值”为方向,致力于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公益,围绕重点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乡村振兴、就业帮扶、无障碍助残、青少年保护、银龄关爱、传统文化传承、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赋能公益新场景,联动政府部门、合作伙伴、典型用户,形成了数字时代的公益实践,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发展机会。

此次大会邀请到两位山西的用户,其中一位是朔州市山阴县岱岳镇新大滩村的卫红宇,她带着一群居家妇女共同研发了苦豆豆香包,并利用电商平台,让一些劳动能力低于普通人的女性,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另一位是忻州市静乐县静禾创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艳梅,她返乡创业,从事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姚艳梅在2022年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的称号,是全国妇女十三大代表。

公益生态大会举行前,山西晚报记者对这两位公益人物进行了深入采访。

苦豆豆香包让大家缝出幸福生活

卫红宇已年届知命,当记者采访她时,她说自己的天命大概就是苦豆豆香包吧。

苦豆豆是个什么东西?

当记者好奇打问时,卫红宇讲了自己和苦豆豆香包之间的故事。

朔州山阴县岱岳镇新大滩村是一个搬迁新村。2005年以来,村民陆续从各乡镇的偏远山村搬过来。卫红宇是在2007年移民到大滩村的,2008年,她入党;2011年,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大滩村中耕地少,种植业与养殖业都难以成功,很多人都选择了出去打工,但是还有一些身体不便出门的人,“怎样让大家不出门也能赚到钱呢?”卫红宇琢磨着。

卫红宇不断尝试,在2012年办起了以手工编织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从丝带绣、丝网花、玉米皮编织一路探索,最终落脚到了现在的系列香包产品上。卫红宇介绍,苦豆豆草学名是葫芦巴,喜欢叠音的家乡人都叫它苦豆豆。千百年来,雁北祖辈百姓将苦豆豆草作为主料,配上地椒草、香茅草,切成小段,晾晒干燥,窖藏一个月左右,再经喷醋,七蒸七晒,最后制成香料。这种苦豆豆制作的香包放在通风处,两年左右仍有香味,如果放在密闭空间内,十几年仍有香味,而且佩戴这种香包,有驱虫、安神、助眠等功效。

2018年、2019年来太原开会时,偶然听人谈及了家乡的苦豆豆,卫红宇瞬间找到了灵感。回到山阴后,卫红宇开始收集苦豆豆种子,带领一群居家妇女共同搞起了苦豆豆的香包研究。在卫红宇的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是残疾妇女,这些妇女都是卫红宇登门拜访邀请来的,她为她们提供工作机会,进行培训,等她们将苦豆豆香包制作成成品后,再进行统一售卖。2019年下半年,苦豆豆香包开始上市销售,销路也不错,突然到来的疫情,影响了香包的销售。大量订单消失,收入大幅减少,卫红宇也曾想过放弃,但团队都已跟随自己多年,与其说是队员,更像是亲人。她不想放弃团队,更不想让团队中的妇女和残疾人失去工作和生活的新希望。面对困难,卫红宇没有轻言放弃,她又开始带领姐妹们转战电商、开直播。

卫红宇以众福缘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山阴县残疾人文创园,以电商、企业等模式帮助残疾人就业。之后卫红宇的苦豆豆香包产业就得到了快手公益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资金和运营支持。团队中的残疾妇女,在卫红宇的引导下自己进行直播,从单一售卖成品,增加为售卖材料包、课程等多种方式,丰富获取收益途径。该项目成功助力当地乡村女性就业增收,助推乡村产业升级,苦豆豆香包产业也借助电商,实现了产业新发展。

时光荏苒,十多年过去了,卫红宇依然在乡村公益路上砥砺前行,利用非遗+电商、非遗+旅游,将非遗文化与产业相融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用一针一线带动乡村妇女和残疾人“编织”出生活的“新世界”,用满腔热情点燃乡村妇女和残疾人的希望之火,卫红宇说:“看见她们,即便已是负重前行,路再难也想坚持下去。”

如今,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卫红宇的公益路也越走越坚实。

在故乡的土地上种出希望的未来

年轻人的思维总是跳跃而创新的,90后的姚艳梅就是这样一位在黄土地里搞艺术创意的女大学生。

姚艳梅的艺术创意是“剪纸稻田画”,意思就是利用不同农作物的差异,在黄土地里种出艺术化的造型,让农田不仅仅能种出庄稼,还能产生艺术美的效果。

姚艳梅在静乐县农村长大,年轻人都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偏偏姚艳梅却喜欢农业,乐意跟土地打交道。她大学主修的课程就是农业经济管理,在毕业后的几年间从事的也一直是农业实践相关的工作。2019年,她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返回家乡开始创业,成立了静乐县静禾创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她回到家乡提出了创意农业脱贫致富模式,也就是“农业+文化+旅游”。想法一出来,她身边所有的人都表示不理解,并反对她的行为。父母的不认可、同学朋友的劝告都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她义无反顾地在家乡承包了120亩地。

山西的杂粮种类很多,植株高矮都很丰富。她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些农作物可以和当地的非遗文化结合起来,于是选择了种植“稻田画”和“杂粮迷宫”。静乐是剪纸之乡,她刚好将剪纸艺术和稻田画结合起来,利用不同颜色的水稻品种把剪纸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农田中,丰富了农业生产、体验与销售,将传统农业和文化旅游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就是姚艳梅的农业文创思路。

刚开始创业的她可谓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才毕业不久,手里不仅没有创业基金,也没有完备的技术支撑。这并没有打倒她,从四月份开始育苗到十月份有收成,从春种到秋来,在姚艳梅的坚持不懈下,五彩稻田显出雏形,村民们看到她当初构想的那些图景都有了眉目,知道了这个女娃娃不是异想天开,也开始主动来帮忙,身边反对姚艳梅搞“稻田画”的声音也越来越少。

想要靠“稻田画”就能脱贫致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姚艳梅又开始了新的思路,打造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就是种植农作物,第二产业是恢复了传统的发酵酿造技艺,第三产业就是大力推动乡村旅游。

在种植方面,姚艳梅还引进了各色果树蔬菜,包括一些大田作物,实行种养结合;打造传统酿造作坊,可以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亲身体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她的酿造作坊里,不仅可以压榨胡麻油,还能制作老黑酱和老陈醋;姚艳梅还积极打造乡村民宿,让游客能更充分地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

姚艳梅作为返乡创业带头人,成立了静乐县青年互助协会,她说:“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还是要吸引本村的一些大学生,年轻的有志青年能留下来,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想法和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实习生 杜依诺 王婧萱

(责编:褚嘉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