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2岁半小孩打人怎么教育_2岁半孩子打人怎么教育

#育儿事务所#

孩子脾气暴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要不顺心,突然就打人,我都快不敢带他出去玩了。

  • 我女儿越大越没规矩了,亲戚朋友只是友好的想要抱抱她,她就打别人,显得太没教养了怎么办?
  • 宝宝总爱动手打人,这么小说她也不听,打又打不得,老这样下去,养成习惯怎么办?现在不管,以后想管管不过来怎么办?

你以为说的都是你家熊孩子?

NONONO,你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在风雨中凌乱。

这种情况出现在每一个有娃人家的日常里。

有的家长看见宝宝打人第一反应就是“妈呀,怎么学会打人了,这么小就这么暴力,以后还了得?”其实打人未必如你想的那么可怕。

教育宝宝“打人”这件事儿,是个技术活,不能不管,也不能硬管。

再下手“管教”孩子之前,先得搞清楚宝宝“打人”的几种情况,然后见招拆招!

无意识的拍打

通常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宝宝1岁左右。

常看公号文章的妈妈们应该知道,此阶段是宝宝手的敏感期,孩子跟看护人玩闹的时候,会拍打大人的脸,抓眼镜,有时候你越说,她反而越带劲。

这个时候,

是孩子的手部运动在发展,他开始学习支配手腕到上臂的力量,做出“打”这个动作,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

这属于宝宝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技能,是很正常的行为。

嗯,很正常,所以就不用干预么?

NO!

不干预你会被扇的很惨。

怎么干预呢?

很多长辈的干预方式是开玩笑的说“哎呀,调皮鬼,会打奶奶了,让你调皮!”顺势在宝宝的屁股上“打”两下。

当然谁都知道这不仅是善意的,完全是宠溺的!!

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不正确滴!

因为这样的反应,传递给宝宝的讯息就是,

“打人”可以得到别人的关注,而且从长辈带笑的眼睛中就能看出,他们喜欢这种互动的方式。

那今后走出家门,宝宝依然会用这种“自以为受人喜欢"的方式,跟其他小朋友互动。

是不是被误会的很惨??

所以正确方式就是默默地转移注意力,弱化打人这个事件。

无恶意的情感表达

一般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但是语言表达尚不成熟,那么第一反应就是运用自己更为熟悉的肢体,比如打人、推人,

这也只是孩子心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行为,而不是成年人眼中的暴力。

2岁孩子的世界观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 你拿了我的玩具,我要抢回来,你不给,就要打你。
  • 你挡着我的路了,我过不去,就要推你。
  • 你是我的朋友,我跟你打招呼,你没回应我,我就要挠你。

看上去很霸道?但这就是2岁孩子的逻辑。

在他们眼里,这并没什么,

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只是要我的玩具啊”,“我只是走我的路啊”,“我再跟你表达友好啊”。

这种情况,

告诉孩子更正确的表达方式,比修理他一顿或是让他保证“下次不打了”更有意义。

比如,哥哥没经你同意抢你玩具不对,但是你打人也不对,下次被拿走玩具,告诉哥哥“

是我的

。”哥哥被你打的好疼都哭了,我们跟他道歉好吧?

你是喜欢妹妹,想跟她打招呼是么?如果你这样打的话,妹妹会很痛,而且会吓一跳,

下次先轻轻挥挥手说“嗨”,

来再跟妹妹试一次?

通过这些示范,可以让孩子知道,

当语言不完善的时候,什么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家庭成员被打之后,尽管你不计较,也千万不要一笑了之。干预行为本身就是在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

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其实就是在默许宝宝这样的行为。

情绪的故意发泄

一般两岁半之后孩子的打人行为,就是有意识的情绪发泄,也就是,故意的!

  • 比如,想玩其他小朋友的扭扭车,其他小朋友不给,打他!
  • 比如,想看动画片,妈妈不允许,打她!

故意用“打人”这种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失望、愤怒、或是其他激烈情绪。

这种情况下的打人,家长就有必要正面管教了。

先让孩子平静下来,跟孩子共情,抓住宝宝的手,

帮他说出他的感受

, “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不能玩姐姐的扭扭车。不如我们...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然后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并找到解决方法。

如果宝宝能平静下来,带他一起去道歉。

告诉宝宝“你打了姐姐,姐姐很难过的,我们怎么让她高兴起来呢?”带着孩子一起,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表示关心。

我们常常执着于追问对错和教育孩子,却常常忘了道歉这件小事,

带孩子一起道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强化如何表达友好,

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态度,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宝宝平静不下来,还要继续打人,那就要把宝宝转移到一旁,告诉他,

如果执意要打人,那就不允许他在跟小朋友一起玩。

他要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后果。

无论哪种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

以暴制暴是下下策

经常挨打的孩子,最终会成为喜欢打人的人。

因为他们在挨打中学到了,暴力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表达愤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打人就是可以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而且,体罚让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关注

,尤其是对孩子关注少的父母,孩子可能通过故意做错事的方法来获得父母的惩罚,以此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对3岁之内的宝宝来讲,

限制比惩罚更有效。

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有时候单纯的抢夺玩具导致的争吵,不要着急介入调解。

不妨静观其变,给孩子一些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

也许上一秒还打得不可开交,下一秒就握手言和了。

如果家长盲目的介入并指责孩子,就等于在心理暗示上强化了“打人”以及“被打”这种行为。

用更丰富的形式,教孩子学会情绪表达

平时通过绘本、游戏、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知道,

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发泄情绪,除了打人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比如平日玩过家家照顾宝宝就要温柔礼貌,一些管理情绪的故事和绘本也非常有帮助。

C妈说

幼小的宝宝时常会给父母带来很多尴尬的经历。曾经看见随便打人的熊孩子,我们多么豪言壮志啊,轻易地就会说,我的孩子以后肯定不这样。但是养了娃才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调皮的时候,你永远没办法让他按你所期望的那样表现,所有人都盯着的那么无法无天的孩子,也许正是你家的。但是请相信,他不是故意不好好表现,他只是根据自己脑海中简单的念头在做事情,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坚定并温柔的教导他,让他完全理解你希望他如何表现,并且最终获得足够的自控能力。说起来也只是一个磨合过程,虽然这个时间,长了点。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先要好好表现,你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能直接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为他引路。说到底孩子的行为,影射的是大人的教养。打人这事,别不管,也别瞎管哦。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CD爸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