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敬老爱老的优美段落句子_敬老爱老的优美句子经典段落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老文化中,祭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祭祀文化重要节日之一的重阳节历来就有祖宗崇拜和尊老敬老的习俗和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在社会上大力倡扬尊老之风尚,使重阳节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要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阳节,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使这一古老的优秀文化更加发扬广大,永远传承。

【方圆居文化】---01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重阳节将至。近来重读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昨天恰好读到贾府过重阳节的段落,不禁有感而发,想写一篇有关重阳节的文章了。

《红楼梦》中描写贾府过重阳节是在第37-38回,写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过重阳,自然还是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吃”,当然人家吃的是讲究、吃的是精致、吃的是排场。在这个段落里,曹雪芹主要讲了一大一小两个吃的故事。

一个是,中秋节以后,贾宝玉让丫鬟给史湘去送去两样鲜果、一样糕点。鲜果是红菱和鸡头,红菱应该是南方的菱角,而此鸡头却非真鸡头,却是水生的鸡头米,北方叫做芡实。糕点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名字有些拗口,但听起来都觉得十分精致。而这糕点寓意却是“高点”,因为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远望的习俗,象史湘云这样的大家闺秀是不能随便出门的,于是在重阳节吃糕点便代替了出门登高,渐渐成为一种习俗。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另一个是,薛宝钗托哥哥薛蟠从外面弄来螃蟹,请贾母、薛姨妈、凤姐、贾宝玉及大观园的姐妹品尝,在这里曹雪芹先生将吃蟹的情节描写的十分细腻,因为蟹肉属于寒凉之物,所以席间贾母便吩咐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这是极合养生规则的。吃完之后,又命小丫头们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着洗手,这也是很科学的做法,不仅这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有去腥净手的作用,还能为那些细皮嫩肉的夫人小姐们养颜护肤呢。

看了这段精致的描写,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过去那些官宦之家的排场和奢华,但却能从中感受到重阳节浓浓的文化味道和传统风韵,更加对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方圆居文化】---02

——重阳节的来历及演变——

1、重阳之名来源于《易经》。

在《易经》中,阳爻为九、阴爻为六,也就是说,“九”这个数字为阳数,又称为“极数”,故有“九五至尊”、“九重天”之说。在古代人看来这是一个最大的数,因为九之后再大就变成“一零”,故有“九九归一”之说。我们当地人也非常敬畏这个数字,据说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富商,发财后买了一辆大奔,还花重金挂了一个尾号为“9999”的车牌,结果他使不住,很快就连人带车翻到沟里。

因为“九”是老阳,是阳极之数,九月九日是两阳相逢,所以称为“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中就有这样的话:“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重阳之日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正合“九九归一”之说,接下来便是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往今来, 这一天在中华文化中有饮宴祈寿的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2、重阳节的源头在上古时期。

重阳节的源头来自远古的祭火的仪式。

火,是远古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初期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始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但是,火给远古的人类带来无限的灾难和恐惧。到了农历九月九前后,正是草木枯萎,风干气燥的节气,极易发生山林火险,往往会给没有多少防火用火知识的先人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古人出于对火的敬畏,在火出现时要为其举行迎接仪式,同样,当火熄灭时也要举行送行仪式,当然,这种仪式也就是围在一起跳舞而已。在九月九前后这个“内火”时节,我们远古的祖先是一定要举行祭火仪式的。不仅远古的祖先在这个季节要防火,即便是到了今天,有山林防火任务的地方也是在重阳前后开始进入防火期的。

后来,我们的先人在重阳祭火的同时,逐渐加入了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内容,使这一古老的奠仪增加了不少内涵。到了春秋时期,重阳活动已经开始在周朝天子宫内举行,到汉代逐渐由宫廷传入民间,发展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

3、重阳之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唐朝正式定名为节日。

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重阳节”真正成为民间节日,并正式有记载是在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也就是780年-785年期间,那个时候已经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方圆居文化】---03

——与重阳节有关的各地民俗文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南北方因为地域不同,自然民俗也不尽相同。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这一点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都一样的。中国南方因为漫长的春夏潮湿和霉热,到了重阳前后难得的干爽,至今一些还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的民俗。我们去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区旅游常见那里的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很是壮观,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这成为当地旅游的代表性特色

2、放纸鸢

放纸鸢就是放风筝,这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在我们北方则主要在春季放。这也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因为秋季是南方最干爽的时候,比较适合放风筝,在春夏季几乎天天阴雨连绵,是不大好放这种纸制的风筝的。 至今在江南一些农村,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王维的那首《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里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写重阳节登高习俗的。因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其由来大致有四个原因: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4、其他民俗

在很多地区还有重阳节吃重阳糕、赏菊、辞青、享宴求寿、饮菊花酒、佩茱萸等文化习俗,因为文章篇幅的限制,不再一一赘述了。

【方圆居文化】---04

——描写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节日,这样一个传统文化节,一定不会少了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象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和《过故人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多得数不胜数。在这里我还要抄录敬爱的毛主席写的那首《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今天,再读伟人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不禁泪眼婆娑。

【方圆居文化】---05

——宜将重阳节敬老之风发扬光大——

重阳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祭祖的节日,尊老敬老是其重要的文化内涵。

近现代,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我认为,在新时代更应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文化习俗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