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对比联想的例子(对比联想的例子)

近日,华为公布了2021财年的财报数据,全年营收入为6368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8.6%,净利润11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5.9%。同样作为科技公司的联想,在三月底也发布了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联想2021年营收4898.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32%,净利润57.55亿元,同比增长48.78%。不难发现,联想的营收进一步逼近华为,但是利润仅有华为的二十分之一。

当然,这样的算法是不公道的,华为的2021年净利润数据里,还包括了出售荣耀和超聚变公司的574.31亿元,也就是说华为除去这些三大板块外的营业外收入,

净利润还有562.69亿元。粗略地算一算,华为在2021年的净利润率为8%,联想的净利润率大概在1%左右,由此看出,华为的盈利能力起码是联想的八倍。

联想的分红制度

不仅如此,两家公司在分红上,也有很大区别。虽然华为的处境困难,但还是在今年拿出了614亿,分给持有股份的员工。而联想公司不怎么喜欢公开分红数据,笔者通过司马南爆料,找到“2006年至2021年,联想集团总盈利61亿美元,分红就高达41亿美元”。

通过对比,可知华为一年的分红,比联想2006年到2021年15年来来,总共16次的分红总额的两倍还多。

北联想,南华为

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联想钱都没挣到,拿什么来给股东分红。有人可能会觉得纳闷,前段时间司马南不是还说,柳传志退休了,每年还能从联想拿1个亿吗?

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联想确实有些太大方了。但是站在公司角度去比对,联想这都是“小钱”。

只不过是因为联想确实没钱,才显得这笔金额尤其不合理。事实上,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盈利能力,早在20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1994年,任正非与柳传志都摩拳擦掌,准备在电信领域大干一场。相较于有中科院背景的联想,华为只能算是个泥腿子。全靠研发人员没天没夜地呆在机房,服务态度好,才勉强入了门。同期的联想正值巅峰,1992年的营收高达17亿,甩了华为几条街。然而华为在干什么呢?华为在拿辛苦赚来的钱搞研发,

比如如今天下何人不识君的海思,就是任正非在20年前种下的种子。

“内部大乱斗”

抵达巅峰没几年,联想就开始闹内讧,创始人柳传志与总工程师倪光南在公司未来发展事件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柳传志认为整合供应链,辅以研发,更能保障公司的利益。而倪光南则认为此时是国产化的最佳时机,联想有钱有人有口碑,外来品牌也没站住脚跟。

尽管倪光南是联想最大功臣,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股份。柳传志大笔一挥“永久取消总工程师职位”,

倪光南就只能收拾包袱出门。

联想的巅峰

此时的联想,早已度过创业阶段,倪光南的离开,甚至不能激起一朵水花。联想开始创造历史,大量结交海外巨头,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举个例子,

联想电脑出售100万台时,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将电脑买下,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后来,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更是让柳传志彻底登上“民族之光”的神坛。从此之后,谁人能挡?

联想的拐点

但是,这个过程,也让联想养成了“自研不如买来快”的习惯。收购竞争对手的PC业务,自己没有了竞争对手。供应链大量采购海外零部件,既方便自己打入海外市场,也减少了公司研发的风险。这就导致,联想营收虽多,但利润不足。钱不够,只能克扣研发,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只剩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联想迟迟无法开拓,除PC以外的市场,利润率持续走低。

华为的巅峰

而华为也越发尝到了自研的甜头,自研的基站,在欧洲所向披靡。任正非甚至还把10%的研发投入,列入了公司的基本法。华为广招天下英才,开始从根技术着手。当主持人问任正非亏钱了怎么办时?任正非笑着说:科研哪有不失败的,失败了,也为公司培养了人才。在任正非说这段话的时候

联想已经从国内手机一哥,跌进了others,国内市场份额不足1%。取而代之的,正是华为。

倪光南可惜了

更具戏剧性的是,为了开拓更多的市场,联想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却因为营收基数太大,始终不到3%,连带高管工资高都被人诟病。而华为拿着卖业务的钱,给员工分红,却获得了网友的一致称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倪光南当年的判断是正确的,20年前就是联想进行“技工贸转型”的最佳时期。

只可惜,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倪光南老了,柳传志退了,只留下一声叹息。

联想营收逼近华为,利润却不到华为零头,倪光南可惜了

华为分红614亿元被广泛好评,为啥柳传志拿1个亿都被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