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冯保为什么支持张居正_张居正冯保关系

笃好琴书,雅歌投壶,有儒者风。——《酌中志·卷五》

你一定想不到,《酌中志》中这几个美词,形容的是一位明朝太监。

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太监,就是明万历时期的

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冯保

,他还是张居正开创的“万历中兴”中的一等大功臣。

自从看了

陈坤

在《龙门飞甲》中饰演的

西厂厂公雨化田

后,就一直在想,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像雨化田这样气质雍容的太监?没想到,还真的有。

一个是心狠手辣的东厂督主,一个是鞠躬尽瘁的内阁大臣,冯保和张居正,到底是互相利用,还是惺惺相惜呢?

01

太监冯保,可以说是看着万历皇帝长大的,一直对他关怀备至,万历皇帝也一直亲切地称冯保为“大伴”。

但是,万历皇帝也很怕冯保,每次只要冯保一来,万历马上就会停止与小太监们的嬉闹,变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时与小内竖戏,见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

——《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

这是因为,冯保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派来监视万历的耳目。小皇帝稍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冯保就会立即报告给李太后,第二天,李太后一定会来责罚万历皇帝。

例如,当时万历皇帝身边的两个太监孙海、客用,为了讨万历皇帝的开心,经常怂恿小皇帝,晚上偷偷地溜到别宫里去玩,并且还时常进献一些新奇的玩具,供万历皇帝把玩,所以,深得万历小皇帝的欢心。

又有一次,万历皇帝喝得醉醺醺的,大晚上的在宫里夜游,将一个太监的头发用刀给砍了下来,还将另外两个太监给打得奄奄一息。

万历的这些光辉事迹,都通过冯保,传到了李太后的耳朵里。

李太后虽然是宫女出身,但是,对万历皇帝那是出了名的严厉。

虽然效果不咋地,没将万历皇帝培养成一代明君,但至少,也没像英宗和武宗那样荒唐。

李太后听了冯保的汇报后,立马火冒三丈。第二天,她甚至换上了青衣布袍、摘除了所有首饰,要带着大臣去太庙里向先帝告罪,废掉万历,让万历皇帝的同母弟弟潞王来当皇帝。万历皇帝被吓得个半死,跪在那里哭了很长时间,才得到母亲的原谅。

李太后当然不会真的废了万历皇帝。不过,为了杀鸡给猴看,不但将万历身边的贴身太监孙海、客用给赶了出去,连司礼监秉笔太监孙得秀、温祥,以及掌兵伏局周海,也都被赶回了家。

冯保不但禁止那些太监带坏万历小皇帝,即便是张居正这样的政治盟友,他也丝毫不会放水。

有一次,张居正给万历皇帝送来了几朵内阁里早开的白莲,以及翰林院进献的一对白燕。

张居正也不是迂腐之人,他觉得万历皇帝到底还是个孩子,除了学习,还是需要一些玩乐的。

但是,冯保却派人对张居正说:“

皇帝年纪还小,不能玩物丧志。

保使使谓居正曰:“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

——《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冯保这样做,太小题大做了。但是,事实证明,冯保的这种做法,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长年不早朝,尽管如此,

万历一朝,并没有像明英宗时那样,出现过王振这种霍乱朝纲的太监。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身边,如果能有像冯保这样的大伴,及早处理掉带坏英宗的太监王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一场,差点将大明王朝送上 “靖康之耻”老路的“土木之变”了。

冯保这样做,也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力的人。一般奸佞的太监,巴不得皇帝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好让自己把持朝政。可冯保,在外面,大力支持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在宫内,又不断督促小皇帝好好学习,可见,他真的是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着想。

02

冯保监督万历皇帝,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打小报告,而是因为,一方面这是李太后交给的任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冯保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读书人。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太监是不被允许读书识字的。自从明宣宗专门开设了“太监大学”——“内书堂”之后,明朝有文化的太监是越来越多。

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明史·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可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像冯保这样如此热爱琴棋书画,也是与他的个人素质有关。

能让张居正看中,与之深交的,一定也不是什么猥琐卑鄙之人。

冯保除了喜欢弹琴,还会自己造琴。他制作的琴质量上乘,很受世人的追捧。

所造琴颇多,世人咸宝爱之。

——《酌中志·卷五》

与其说冯保是万历皇帝的奴才,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万历皇帝的一位编外老师。他希望万历皇帝,也能成为一个富有才学的人。

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用之流,日以狗马拳棍导神庙以武,冯则凡事导引以文,蒙养之绩,在冯为多。

——《酌中志·卷五》

虽然万历皇帝一开始也很喜欢冯保,可是,他很烦冯保这样,老是去李太后那里告自己的黑状。

尤其是每次冯保告状之后,李太后都会做出相应的处罚,搞得万历小皇帝在宫里,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万历想要责罚什么人,如果没有经过冯保的同意,那些内侍都不敢去执行,怕执行错了,回头又被李太后给赶出宫去。

说句公道话,冯保也不会真的有这么大的权力,去架空万历皇帝。他肯定也是按照李太后的意思在执行。

只不过,万历皇帝不敢恨自己的亲生母亲,只能拿冯保和张居正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来出气了。

再加上其他一些与冯保争权夺利的太监们从中挑拨,

年龄逐渐增长的万历皇帝,也越来越讨厌冯保。

不过,还没有亲政的万历皇帝,是不敢明目张胆去和冯保硬碰硬的,毕竟他也知道,冯保是自己母亲身边的红人。

万历也只能用一些小孩子的伎俩,来折腾一下冯保。

比如,万历皇帝会故意将自己的扇子藏起来,然后叫冯保去帮他找出来。冯保当然不可能找得到这把扇子,万历只是想看他找得汗流浃背,却一无所获的糗样。

又有一次,万历皇帝见冯保穿了一件颜色特别鲜亮的大红色衣服,很是好看。小皇帝刚吃了饴糖,就故意说,也要赏给冯保吃,并且亲自将饴糖装到他的袖子里。其实,万历是想将冯保的衣服弄脏。等到饴糖沾得冯保的衣服上到处都是,万历皇帝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03

冯保虽然是个爱好风雅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好欺负的人,好歹人家在隆庆元年就已经是东厂提督了。

万历皇帝登基那一年,即隆庆六年,他就乘机将与自己敌对的首辅高拱,给逐出了朝堂,

不但让自己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司礼监掌印,还让自己的盟友张居正取代高拱,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子。

其实,高拱之所以被逐出朝堂,还要怪他自己专权,得罪谁不好,却一下子得罪了冯保、张居正和李太后三个人。

高拱一直阻挠冯保当上司礼监掌印

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其手中的权力,可以与内阁首辅相当;而东厂的掌事者,其权力则相当于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内阁次辅。

掌印秩尊,视元辅;掌东厂权重,视总宪兼次辅。

——《酌中志·卷十六》

作为一个有文化、有抱负的太监,冯保当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登上太监的最高位——司礼监掌印。

可是,当原先的司礼监掌印退休后,本来有望接任的冯保,却不被明穆宗喜欢。

正好高拱也不喜欢他,便乘机向明穆宗推荐了与自己要好的太监陈洪,来担任司礼监掌印一职。陈洪之后,高拱又推荐了尚膳监的孟冲来接替。

反正就是让谁当,都不让冯保当这个掌印。

冯保当然是看出来了高拱的意思。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冯保发现内阁的张居正,绝对不甘心这么被高拱一直压着,就和他联手,谋划着到时候将高拱给除去。

明穆宗生病的时候,冯保秘密嘱咐张居正草拟遗诏,被高拱给看见了,高拱就当面斥责张居正:“我才是管理国事的人,你怎么单独和一个太监写遗诏?”张居正只得红着脸和高拱承认错误。

其实,高拱恼怒的,并不是张居正和一个太监商量皇帝遗诏的事,他恼怒的,是张居正居然不听自己的指挥。

如果高拱真的那么讨厌太监,那他当初就不会接连向明穆宗,推荐了两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了。

由此,冯保就越发和高拱杠上了。冯保认为,只要高拱还是内阁首辅,他别说是当不上司礼监掌印了,估计连小命都会不保。

高拱专权,一直压制张居正等内阁大臣

嘉靖时期,高拱仕途一帆风顺,完全是因为张居正的老师——内阁首辅徐阶的推荐。嘉靖四十五年,又是在徐阶的推荐下,高拱拜文渊阁大学士,顺利进入内阁。

但是,进入内阁后的高拱,就开始膨胀了,逐渐和举荐自己的徐阶对着干。不仅如此,他的行事作风也越来越嚣张。

一次,宫里误传出,嘉靖皇帝马上就要死了,

高拱就匆忙将直庐里的好东西都顺回了自己家。

这事却被他的同乡,给事中胡应嘉给发现了。

胡应嘉因为之前曾经弹劾过高拱的姻亲——工部侍郎李登云,而遭到高拱的嫉恨。正好这次抓到了高拱的把柄,又发现高拱和首辅徐阶有嫌隙,于是,

胡应嘉就先下手为强,上书弹劾高拱,说他不但偷拿宫里的东西,还上班溜号。

高拱“上班溜号”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嘉靖帝住在西苑,为了方便汇报,就让内阁大臣们在西苑的直庐里办公。高拱将家搬到了直庐附近,时常偷偷溜回家里。

拱未有子,移家近直庐,时窃出。

——《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明史》之中,并没有详细说明高拱特意将家搬到单位附近、以及白天偷偷溜回家的缘由。

可是,一句“拱未有子”,就暗示了,高拱所做的这一切,都和他“没有儿子”有关。

明代王世贞所著的《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中,却道出了其“溜号”的缘由:

“时拱未有子,乃移家近西华门,日伺上昼寝,则窃出与女媵私,迫暮而后进。”

原来,嘉靖皇帝是白天睡觉,晚上办公,这样,高拱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加班,根本没有时间回家“生儿子”了。因此,

他只能趁着白天的时候,溜回家和姬妾们抓紧“生孩子”,再在嘉靖帝睡醒之前,赶回来继续上班。

幸运的是,因为当时嘉靖皇帝病得不省人事,就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追究高拱的过失。不过,这次之后,高拱就开始怀疑,胡应嘉是受到了徐阶的指使。

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后,仗着明穆宗对他的宠信,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内阁同僚殷士儋等人都很受不了他。而只要是不听高拱话的大臣,很快就会因为高拱的授意,被其他人上奏弹劾,而穆宗又始终偏向高拱这一边。

张居正只好表面服从高拱,让高拱对自己放松警惕。

拱性直而傲,同官殷士儋辈不能堪,居正独退然下之,拱不之察也。

——《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张居正认为此时与高拱硬碰硬,肯定得不到好处,不如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就随着明穆宗的去世,来到了他的面前。

高拱得罪了李太后而不自知

隆庆六年,明穆宗快不行了,临死前,立了三位顾命大臣:高拱、张居正和高仪。高拱是首辅,而张居正是次辅。

冯保偷偷修改了遗诏,让自己也与内阁大臣一起,共同参与国事。冯保还通过李太后的关系,从孟冲手中,夺得了司礼监掌印一职。

由此,冯保既是司礼监掌印,又是东厂提督,可谓是权倾朝野。这可将高拱给气坏了。

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

——《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

冯保看着是总管朝廷内外,权力滔天,其实,他也只不过是代替李太后来听政而已。他背后的主人,还是万历皇帝的亲妈李太后。

明朝的太后,是不可以像宋朝的太后那样,干预政事的,连垂帘听政都不允许,自然也不可以直接接触外臣。由此,

司礼监太监,就成为了后宫太后与前朝大臣的传声筒。

李太后有很多交办给张居正的事情,都是通过冯保去传话的。

即便高拱明白这一点,他也不想大权旁落,更何况,他觉得李太后这样一个妇道人家,也翻不起什么浪来。万历皇帝刚一即位,他就开始着手,一边让内阁大臣上奏,要求司礼监将权力交还给内阁;另一边,让其他大臣上书列举冯保的罪行,要将其彻底驱逐出宫。

而此时的高拱,并没有觉察张居正和冯保的关系,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张居正。

张居正表面上答应着高拱,背地里,却赶忙告诉了冯保。冯保又告诉了李太后,并对李太后说,高拱这个人太过专权,不能让他再当首辅了。李太后也同意了冯保的意见。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

——《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于是,第二天,高拱被一纸诏书给逐出了朝堂。

一直以来,高拱都低估了李太后。

李太后的出身不高,只是一个宫女,在当贵妃期间,虽然明穆宗仅有的两个儿子都是她生的,李氏却一直都很谨小慎微,无论是对待无子的正宫娘娘陈皇后,还是对其他人,都非常的“和厚”。但是,后宫的女人,但凡能够笑到最后的,又有几个是简单人物。

张居正之所以在担任首辅的十年间,能够顺利推行他的新政,除了他自己手段了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他通过太监冯保,与后宫李太后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而得到了李太后的全力支持。

万历皇帝再怎么任性,却始终都很听自己母亲的话。这从后来的“国本之争”就可以看出来。只要李太后坚持的事情,即便万历皇帝有十万个不乐意,最后还是会乖乖照做。

冯保和张居正都能看清李太后的真面目,可谓是实力相当,难怪他们会选择对方,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

结束语

冯保和张居正,果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张居正死后,李太后在前朝没有了同盟军,朝政大权便逐渐回到了万历皇帝的手中。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也逐渐失势,最后被万历皇帝贬去了南京孝陵,死在了江南。

或许张居正和冯保之间,一开始是奔着相互利用而结盟的,但是,这段始于利益的关系可以维系十年之久,也正好说明了,

他们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